季媛媛,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、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,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,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,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。

主要研究方向:社区管理、公共管理、老年社会学。主讲《组织行为学》、《公共政策》、《行政组织学》、《政治学》等核心课程,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、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、精品课程、品牌专业等教学科研项目。
主编正式出版教材1本,校本教材4本,发表教学、科研论文12篇。曾获得国家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、江苏省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,南京市人事系统优秀调研科研成果一等奖,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团队奖二次、二等奖四次,三等奖一次,2019年9月被学校评为“三育人先进工编辑”。
01 对教育的感触和思考
在采访中,问及在教师生涯中,有哪些开心的事情时,季老师回答道,在刚做老师的时候,开心的事情更多源于自己的工作,比如这节课觉得自己发挥的不错,学生们的反馈很好等等,随着时间的流逝,快乐的事情更多来自于学生,学生的成长与进步,能考上研究生,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,这可能就是教师这份职业产生幸福感和真诚感的自我呈现吧。
02 教师永远都是一名求学者
采访中,问及未来的计划和希望时,季老师回答道,成为一名老师的同时,意味着你将永远成为学生,学习新的理念、新的方法、新的常识,米德在《学问与承诺》中提出了“后喻社会”,社会的主宰是年轻人,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,实际上是由于自己停止了进步的步伐,被时代所抛弃。你要跟上他们的步伐,和他们成为朋友。
03 因材施教,人尽其才
04 平衡好心态,正确看待付出与回报
在问及教师的快乐由哪些构成,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时,应该怎么办?季老师回答道:让老师快乐的事情很多,来自这份职业的荣耀感,价值的体现等等。就像付出与回报的问题,应该换种思路来看待,付出了就会有回报,不要将回报看得那么实际,其实回报有很多种,一段美好的回忆,一个深刻的教训,其实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。就好像你吃下的东西,它仍会化为你身上的血和肉,使你健康,回报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。很多时候,人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,要平衡好自己的心态。
05 对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感悟
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,要学习的内容很多,感触也很多,但就教师这个角色而言,可能更多的感悟体现在今后的使命上。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”、“名师出高徒”。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。教师在完成培养人才根本任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“四有”老师,是大家检验是否是好老师的标准。“身为世范,为人师表”,作为一名教师,要以“四有”标准去要求自己,成为传授专业常识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。

六载回首,不忘初心!
人才培养,凝心聚力!
专业建设,精益求精!
责任赋予,风雨兼程!
人才培养,凝心聚力!
专业建设,精益求精!
责任赋予,风雨兼程!
文字 管理学院 季媛媛老师
校传媒中心 犹沅
图片 校传媒中心 李文龙
管理学院 季媛媛老师